以前總聽說一句話:太平洋的員警管得寬。
直到穿過皮子街看到了:太平洋地鐵站。這是我在這裡讀書時發現的「知識點」,但這足以給不知情的人們拿來調侃一番。
這裡本沒有太平洋,太平洋這一稱呼是源自「太平洋肥皂廠」。那時興辦民族輕工業,肥皂廠就由薛坤明和薛柏冬一同創辦。
△/ 圖為D+M工業設計小鎮裡的廠房舊址.
當時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,「太平洋」三個字深入人心,一個普通的肥皂廠就次改名為「太平洋肥皂廠」,還流傳了一句廣告語「請用太平洋肥皂」, 「青龍牌」肥皂也由此名聲大噪。
如今的 「太平洋肥皂廠」早已消逝在歲月裡,僅從武漢化工廠舊址中尋找蹤跡。
△/圖為D+M工業設計小鎮修復一期舊址.
二零一八年五月一期工程正式完工,原處舊址改造成 D+M工業設計小鎮。一層二層可以參觀,有書吧、咖啡廳和講座區。樓上則為設計類創新創業孵化的辦公區。
再往裡走就能看到舊廠址,但現存的建築外表殘損嚴重,僅供遠觀,不建議進入到內部。
上學時多半是坐著公交一路從中山大道到仁壽路,坐輕軌的機會屈指可數。只有下了晚自習穿過皮子正街去畫室的路上偶爾會坐幾次。
白天穿過這條從「太平洋」到學校的路上我發現最多的是 「禽蛋批發店」。一家挨著一家,貨比三家說不定這裡的雞蛋便宜又新鮮。
這條街再傳統不過,巷子間都是自建的老房子。踏進這裡就會迅速被這股市井煙火氣感染,皮子正街更像是一個什麼都不缺的小天地。 糕點、過早、菜市場,現在臨近過年,每家門面外都會曬魚、曬鴨, 還有的人家曬整塊蘿蔔。